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此條目可参照印地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维基百科上的内容进行翻译。 (2023年8月4日)如果您擅长翻译,並清楚本條目的領域,欢迎协助翻譯、改善或校对本條目。此外,长期闲置、未翻譯或影響閱讀的内容可能会被移除。目前的翻译进度为:
40%
印度武装部队भारतीय सशस्त्र सेनाएं(印地语)Indian Armed Forces(英语)印度武装部队军徽印度武装部队军旗軍事部門 印度陸軍 印度海軍
印度空軍
印度海岸警衛隊總司令部 印度德里联邦直辖区新德里領導總統德拉帕迪·慕爾穆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国防部长 拉杰纳特·辛格[1]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乔汉(印地语:अनिल चौहान)上将军力服役年齡18岁[2]徵兵役期募兵制每年可徵兵數23,116,044現役人數1,455,550人 [3](第2位)備役人數1,155,000人 [3]軍費預算59.4兆印度卢比(约合740亿美元,2023–2024财年)佔GDP百分比2.9% (2023–2024财年)工業本國供應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塔塔汽车馬璽達科欽造船廠馬魯蒂鈴木公司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印地语:भारत इलैक्ट्रॉनिक्स लिमिटेड)印度军械厂(印地语:भारतीय आयुध निर्माणी)巴拉特机械工业(印地语:भारत अर्थ मूवर्स लिमिटेड)巴拉特动力工业(印地语:भारत डायनेमिक्स लिमिटेड)合金工业(印地语:मिश्र धातु निगम)外國供應商 俄羅斯[4] 以色列[4] 法國[4] 美国[4] 義大利[4] 中華民國[4]年進口412亿美元(2010–2021年)年出口4480万美元(2010–2021年)相關歷史克什米尔战争1961年果阿并入印度中印边境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1971年印巴战争孟加拉国解放战争纳萨尔毛派叛乱印度东北部冲突斯里兰卡内战反恐战争中印边境冲突軍階印度陆军军衔(印地语:भारत की थलसेना के रैंक और प्रतीक चिह्न)印度海军军衔(印地语:भारत की नौसेना के रैंक और प्रतीक चिन्ह)印度空军军衔(印地语:भारत की वायु सेना के रैंक और प्रतीक चिन्ह)
印度武裝部隊(印地语:भारतीय सशस्त्र सेनाएं,英语:Indian Armed Forces)就印度共和國整體的軍事組織而言,其主要構成部分為印度陸軍、印度海軍、印度空軍和印度海岸警衛隊,以及其他包括中央準軍事部隊和核戰略司令部等戰略支援機構。印度總統為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印度保持世界第3大武裝力量,估計常規部隊總兵力有1,455,550人[3] 。印度官方的國防預算達到669億美元,印度武裝部隊正在迅速擴大和現代化,在未來將有軍事航天計劃[5],目前則是正在積極開發導彈防禦系統[6]和強大的核武軍事能力[7]。
歷史[编辑]
参见:印度军事史
印度擁有悠久的軍事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最早紀錄於史册之軍隊是吠陀以及史詩羅摩衍那等。步兵一般是以射箭和武術為主。而與此同時印度也已有海軍記載──公元前1500年在梨俱吠陀有過海軍遠征之記載。17至18世紀,印度部分小國海軍船隊,已是印度大陸最強大的海軍,曾多次擊敗歐洲艦隊。
19世紀中期印度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其時有英屬印度海軍,直接控制著印度近一個世紀。
印度獨立後,1950年1月26日成為印度海軍。而陸軍則曾於1947年、1965年、1971年與巴基斯坦打過三次戰爭,也曾於1962年與中國打過仗。
2012年4月19日成功試射可攜載核彈頭的「烈火5型」(Agni V)長程導彈,射程逾5,000公里,聲稱可直擊中國全境。
理念[编辑]
印度武裝力量有五項主要任務:
保衛印度領土的完整。
受到外國攻擊則要保衛國家。
派遣我方兩棲戰裝備去敵岸作戰。
民間遇災支援(如洪水)。
國際維和行動。
結構[编辑]
印度武裝力量總部位於首都新德里。印度總統擔任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聯邦政府為首的印度總理為武裝部隊所服從,負責執行行政事務。國防部則是負責所有的軍事行動,以確保打擊叛亂和國家安全。
指揮機構[编辑]
人事規模[编辑]
錫克輕步兵部隊
印度武裝部隊
軍種
現役人數
後備役人數
印度陸軍
1,237,117
960,000
印度海軍
67,228
55,000
印度空軍
139,576
140,000
準軍事部隊
印度海岸警衛隊
11,000
阿薩姆步槍隊
66,000
特別邊防部隊
10,000
中央武裝警察部隊及其他部隊[8]
邊境安全部隊
257,363
中央工業安全部隊
144,418
中央後備警察部隊
313,678
印藏邊防警察
89,432
國家安全部隊
7,350
武裝邊防部隊
76,337
鐵路護衛部隊
70,000
國家災害應變部隊
13,000
國防安全部隊
31,000
特別保護組
3,000
州武裝警察
400,000
民防部隊
500,000
國土防衛軍
487,800
军事院校[编辑]
印度國防學院
军种[编辑]
陸軍[编辑]
主条目:印度陸軍
奔馳於塔爾沙漠的印度T-90坦克部隊
印度陸軍是现役人数最多的陸軍,完全屬於志願役,印度從未使用徵兵制過。起初的目標是為了保護國家的邊界,然而近來也對內部提供安全保護,特別是對襲擊克什米爾和東北部的武裝恐怖份子。
印度陸軍已參與過許多戰爭,第一次印巴戰爭、波羅行動、中印邊境戰爭、第二次印巴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斯里蘭卡內戰、卡吉爾戰爭等。除此之外,印度也派遣軍隊作為聯合國的維和部隊,於塞浦路斯、黎巴嫩、剛果、安哥拉、柬埔寨、越南、納米比亞、薩爾瓦多、利比里亞、莫桑比克和索馬利亞等地行動。
海軍[编辑]
主条目:印度海軍
印度航空母艦維克拉瑪蒂亞號
印度海軍擁有67,000人,其中有5,000名海軍航空兵和2,000名海軍陸戰隊(MARCOS),是世界第五大海軍。印度海軍目前擁有超過155艘船艦,包括維拉特號航空母艦。近年印度開始發展海上力量,除了積極向外國購買多艘船艦外,也開發國產潛艇及航空母艦,計畫打造一支藍水海軍。
從2008至2013年,印度海軍預計花費約400億美元進行軍事現代化,包括:维克拉玛蒂亚号、维拉特号航空母舰、P-8波塞頓反潛機、殲敵級潛艇、什瓦力克級護衛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鮋魚級潛艇及改良塔瓦爾級護衛艦。
空軍[编辑]
印度的蘇-30戰鬥機
主条目:印度空軍
正式成立於1932年10月8日作為輔助空軍的印度帝國和皇家前鋒 1945年在二戰期間印度空軍正式進入戰場作戰。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後,印度空軍正式為印度聯邦服務,印度成為共和國於1950年前鋒正式離去。自獨立以來,印度空軍同周邊巴基斯坦,並與中國已經參與了四場戰爭。除了衝突,印度空軍一直是積極參與者聯合國 維持和平任務。印度總統擔任印度空軍司令。
海岸警衛隊[编辑]
主条目:印度海岸警衛隊
印度海岸警備隊 (ICG)印度四個武裝部隊的其中之一,其使命是守衛印度共和國的海上利益。印度海岸警衛隊的組織類似於其他的印度武裝部隊。它按海岸警衛隊法創建於1978年8月18日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它的工作由國防部指揮。
印度海岸警衛隊的任務是保護印度的海上利益,包括它的海岸線,專屬經濟區和航運。它還負責與印度的海上有關海洋的資源,航運,海關和稅務,海洋環境,保護物種以及毒品的執法。
海岸警衛隊與印度海軍 ,印度漁業部,稅務部(海關)和中央和國家警察部隊密切合作。印度海岸警衛隊通常是由一名海軍中將指揮。
核戰略司令部[编辑]
主条目:印度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印度核戰略司令部
導彈防禦計劃[编辑]
印度烈火式彈道飛彈的射程範圍
主条目:印度導彈防禦計劃
海外基地[编辑]
印度軍演
1958年,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不丹,並重申印度支持不丹的獨立,隨後在印度議會宣布任何國家侵略不丹都將被視為侵略印度。
印度也有在塔吉克斯坦設立空軍基地。
印度也開始將馬爾地夫納入印度的安全網。
印度可以在對巴基斯坦的戰爭時,使用伊朗的基地。
此外,印度也是三個與日本簽訂安全條約的國家(另外是澳大利亞與美國)。印度和俄羅斯也有簽訂到到2010年的軍事合作協議。印度和緬甸簽署協議,包括經濟合作、安全與能源協定。印度和以色列也建立起軍事和情報交流的外交關係。雖然在冷戰時期印度和以色列呈對立狀態,但隨著蘇聯解體和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崛起,這兩個國家變成了一個穩固的戰略同盟。
军费[编辑]
2012年,军费开支468亿美元[9] (第8),占GDP2.4% (2012 est.)
2016年,军费开支559亿美元[10](第5),占GDP2.5% (2016 est.)
2020年,军费开支711亿美元 (第3),占GDP2.4% (2020 est.)
參見[编辑]
各國國防預算列表
阿瓊主戰坦克
中印邊境戰爭
參考資料[编辑]
^ cite web|url=https://m-economictimes-com.cdn.ampproject.org/v/s/m.economictimes.com/news/defence/rajnath-singh-to-be-the-new-defence-minister-of-india/amp_articleshow/69593474.cms?amp_js_v=a2&_gsa=1&usqp=mq331AQA#aoh=15593102270663&_ct=1559310270799&referrer=https%3A%2F%2Fwww.google.com&_tf=From%20%251%24s&share=https%3A%2F%2Fm.economictimes.com%2Fnews%2Fdefence%2Frajnath-singh-to-be-the-new-defence-minister-of-india%2Farticleshow%2F69593474.c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ategories of Entry. Indian Army. [23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3.0 3.1 3.2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19. London: Routledge. 15 February 2019: 266. ISBN 978-1-85743-988-5.
^ 4.0 4.1 4.2 4.3 4.4 4.5 India / Aircraft / Jianjiji / Fighter.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
^ 存档副本.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1).
^ India successfully tests missile interceptor. [200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0).
^ 存档副本. [200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 MHA Annual Report 2016–2017 (PDF). [2020-05-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08).
^ India’s Defence Budget 2012-13. SIPRI. [15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8).
^ Trends in 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 2016 (PDF).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4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11).
延伸阅读[编辑]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2005年:印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因應中國威脅 美專家籲印度調整太空計劃 2009-02-22 10:02:22,中央社
印度警告歐巴馬勿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 2009-03-24 12:20,法新社
俄報:印度正向全球軍事大國轉變 http://news.sina.com 2008年9月26日 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鳳凰衛視
外部連結[编辑]
印度武裝部隊 - 印度軍方的官方網站
印度空軍-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印度國防部 - 軍事与國防新聞
Healthcare in India(英语:Healthcare in India#External links) - 《華盛頓郵報》通訊員Amar Bakshi調查以印度觀點擬議中的美印核武協議
印度增加軍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IME.com
查论编 印度軍事主題 · 分類 · 印度國防部军种陸軍 · 海軍 · 空軍 · 海岸警衛隊主题歷史 · 院校 · 軍徽(陸軍 · 海軍 · 空軍) · 特種部隊 · 維和部隊 · 核戰略司令部 · 综合导弹发展计划(英语:Integrated Guided Missile Development Programme) ·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 · 大規模殺傷力武器 · 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 · 準軍事部隊国际冲突印巴冲突(1947年战争 · 1965年战争 · 1971年战争(孟加拉国解放战争) · 1999年戰爭 · 锡亚琴冰川冲突 · 2019年衝突 · 2020年衝突 · 2025年衝突(空袭行动) · 中印边界冲突(朗久事件 · 空喀山口事件 · 1962年战争 · 1967年冲突 · 1987年冲突 · 2013年对峙 · 2017年对峙 · 2020年冲突 · 2022年冲突) · 1961年果阿并入印度 · 印度干預斯里蘭卡內戰(英语:Indian intervention in the Sri Lankan Civil War) · 仙人掌行动(英语:1988 Maldives coup d'état) · 2001年印度孟加拉邊界衝突(英语:2001 Bangladesh–India border clashes)国内衝突克什米爾叛亂 · 納薩爾毛派叛亂 · 藍星行動 · 印度东北部冲突 · 旁遮普邦叛乱(英语:Insurgency in Punjab) · 2008年孟买连环恐怖袭击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區军事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2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文莱
缅甸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
蒙古国
塞浦路斯1
埃及3
格鲁吉亚2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萨克斯坦2
朝鲜
韩国(军队)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老挝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塔尔
俄罗斯联邦1
沙特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2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也门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兹
北塞浦路斯1
巴勒斯坦5
阿尔扎赫
南奥塞梯
中華民國(臺灣)4
属地和其它特殊政区
阿克罗蒂里和泽凯利亚
英属印度洋领地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島
香港
澳門
1 部分领土在欧洲且同為欧洲国家。 2 部分领土在欧洲。3 部分领土在非洲且同為非洲國家。4 亦因地理位置或政治因素而稱為「臺灣」或「中華臺北」。1971年后非聯合國會員國,目前不為联合国和大多数国家承认。請參閱臺灣問題與臺海現狀。5 獲世界多數國家承認,聯合國承認為觀察員,但疆域未定且大部分领土由以色列占领。请参阅以巴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