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速降前叉中的常青樹,FOX 40早已人盡皆知,而其在近幾年也開始步入多元化的趨勢。FOX 2016款F40一共推出了兩個版本,分別是定位初、中級的Performance Elite版和定位高端的Factory版。前者採用油簧結構和新的Fit 4 LSC阻尼系統,擁有外部低速壓縮和回彈阻尼調節;而作為頂級的Factory版,不僅採用了全新的Float空氣彈簧系統,同時也搭載了性能強大的RC2阻尼系統,代表了FOX的最高技術水平,也正是本文的主角。 之前,我們對
FOX 2016款Float 40 RC2(Factory)作了大致的介紹,讓讀者對其基本功能有所了解。經過幾個月的親密接觸和使用,讓我們對這款經典的產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說新40並不僅僅只是換了一身馬甲,而是完完全全脫胎換骨,全新的氣壓系統和改良的阻尼性能給我們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那麼還等什麼呢。全新的Float空氣彈簧系統 對於新款FOX前叉來說,最大的改變體現在空氣彈簧系統上,並且FOX也將全新的空氣彈簧系統應用於全系列的前叉中。 新的Float空氣彈簧系統採用了全新的負壓平衡結構,放棄了原本的負壓彈簧來平衡初段的方案,而直接採用負氣壓自動平衡系統(全名叫:專利空氣傳輸端口系統,就是我們口頭說的串氣槽),通過在行程初段位置的內管內壁上設置氣槽,使活塞密封件經過氣槽時使得正負氣室的氣壓對穿並達到平衡。少了負彈簧,讓前叉獲得了更輕的重量,其實稱為2640g(舵管為17cm,包含軸桿),比負彈簧版本減輕了70g。同時對於用戶來說,少了負彈簧與體重的匹配工作,調節和操作上自然更簡便。 同時,因氣室活塞密封件的改善(將摩擦力較大的油封更換為順滑度和密封性俱佳的星型圈/X-ring),使前叉運作的靈敏度和順滑度得以更高,搭配新的負氣室結構,也讓前叉的初段啟動值變得更小。
▲新Float空氣彈簧系統最後一項改進是更換了氣室容積調整的方式,相比前一版Float 40來說,採用增減氣室墊塊來調節氣室容積的方案自然是再方便不過。
▲行貨FOX Float 40前叉除了帶有說明書、用戶手冊外,還附帶防撞膠圈、花心以及7枚氣室墊塊,其中4枚在前叉內部
▲每個墊塊的容積為10cc
▲ Good luck and good racing!
阻尼系統
如果說前叉是外部是骨骼和肌肉的話,那麼阻尼系統就是前叉的靈魂了,因為它直接區分了前叉與好前叉。 自FOX將阻尼系統改進為FIT封閉結構後,經過了多次革新,到目前已經是第四代了。FIT封閉式阻尼結構不光將阻尼液與底筒潤滑液隔離,而且通過油馕設計使阻尼器隔絕了空氣,除了大幅度降低了重量,也提高了阻尼系統運作的穩定性。因為當空氣混入阻尼油路後,會使阻尼變得不穩定,嚴重影響騎乘的穩定和安全。 ▲
▲FOX FIT阻尼器
▲ 左圖為油膽在0行程下的狀態,右圖為滿行程下的狀態,FIT通過油馕的彈性來補償阻尼推桿的體積
而作為新的FIT4阻尼系統相比以往又有何不同呢?!如果光從外表來看,幾乎看不到有什麼不同,但當你取出阻尼器並將其放在一起對比時就會發現,FIT4阻尼器的推桿直徑大了一圈。是的,FIT4阻尼系統擁有更粗的10mm直徑活塞推桿,通過圓截面的計算公式,我們得出FIT4相比傳統8mm的推桿在同長度下體積增加了56%。而這超過一半的體積使得更多的油量通過阻尼閥門,從而使壓縮阻尼獲得更明顯且更細膩的感受,大幅度減輕手部和肩臂的震動。
▲ 三款阻尼器的推桿直徑對比,第一款為9.5mm,第二款(40 RC2)為10mm,第三款為8mm
▲ 10mm直徑的RC2阻尼器與8mm的傳統阻尼器,雖然僅差2mm,但實際看上去差距還是不小的
Factory版本的40採用RC2阻尼系統,擁有LSC(低速壓縮)、HSC(高速壓縮)和LSR(低速回彈)的外部調節,而回彈閥門內置了高速堆棧閥。LSC的原理是一個自身固定不變且只能通過外部調節的油孔,可以提供騎手在搖車、壓彎、壓抬以及剎車時的穩定性;而HSC的原理則是幾個被閥片和彈簧壓住的油孔,平時並不工作,但在高速通過亂石、顛簸,以及大落差、大對抗時,快張閥就會啟動,起到快速吸收衝擊的作用。通過LSC和HSC的搭配,選擇和調節屬於你自己的騎乘風格,去征服一切不平整的路面。
▲LSC和HSC的調節範圍均為24格
▲ FOX的叉腳調節旋鈕清一色都帶有保護殼,一方面防撞防磕,另一方面可以隔絕雨水和泥沙
▲ 新款Float 40 RC2的回彈阻尼頂針已經升級為鈦合金材質
使用感受
新一代Float 40 RC2帶給我們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輕巧! 而這種輕巧的感受並非僅僅因為重量的下降,還是由接近彈簧的線性、整體的順暢度以及阻尼的表現,使前叉不僅舒適,而且反應快速、輕盈,毫不拖泥帶水。線性 全新的Float空氣彈簧系統不僅改善了初段靈敏度,而換新的底筒潤滑液和潤滑脂也使前叉的順滑性又作了一次提升,即使首次使用,其順滑度便已經非常出色。加上氣室容積調節來控制末端行程曲線,所有這一切使其能夠擁有接近圈狀彈簧的線性和質感。而更靈敏的初段行程也意味著前叉可以獲得更有支撐力的中末端行程,在面對急彎、亂石、騰躍以及大落差的時候,堅挺的中末段行程可以給你足夠的支撐,以免車頭下沉過快或過多而導致重心失衡,造成失控甚至前翻。 值得一說的是,前叉的初段啟動值非常小,常常在不經意間會有爆胎的錯覺。這不僅歸功於前叉良好的潤滑性能,也和前叉內壁串氣槽口合理的位置設定有直接的關聯。較小的初段啟動值不僅可以過濾路面的小震動,同時也能夠很好地緩衝車輪接觸地面一瞬間的衝擊,使落地更舒適。而末端行程的支撐力可以通過增減氣室墊塊來實現,原廠設定為4塊,實際使用下來非常合適,但如果你想要使末端行程的利用率提高,可以適當減少1 – 2枚墊塊。阻尼 但光有靈敏的初段是不夠的,還需要一支強大的阻尼器才能讓你如履平地。在加粗了阻尼推桿直徑後,能夠明顯感受到路面通過前叉傳來的反饋相比前代產品要更為細膩,而且在合理的阻尼設定下,前叉的手感溫和,但路感並非模糊拖沓,而是能夠清晰地了解路面的情況,但在需要的時候,HSC會保護你免受突如其來的撞擊。 通過簡單的感受,我們發現FOX RC2阻尼器的LSC大約佔1/3的通油量,而HSC大約佔2/3的通油量,了解了這個大概數據後,對我根據不同路況和騎乘風格來設定前叉非常有用。對於亂石、顛簸較多的路線,以及處於競速的模式下,我會選擇較高的LSC和較低的HSC設定(高:阻尼較大),讓前叉擁有非常好的靈敏度,但同時LSC可以保證必要的穩定性;而在路面相對平順但技巧設施較多的線路,比如彎道、跳台和公園路,我會選擇將LSC和HSC調至居中範圍,當身體瞬間發力時,前叉可提供支撐,不至於下沉過多。 ▲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的是,LSC和HSC均作用於全段行程,其運作原理完全參考騎乘速度,並非部分說法中LSC控制初段而HSC控制末端
全新的Float空氣彈簧系統有效降低了前叉整體的重量,而FIT封閉式阻尼器則又降低了前叉下部的重量;前叉順滑的運作性能搭配良好的線性,加上反應靈敏、積極的阻尼器,使前叉擁有一種不在一個重量級別的操控性和騎乘感受,用輕巧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最後還有一個小事項,這是大家在安裝前輪時都需要注意的。眾所周知,20mm通軸規格的前花轂寬度為110mm,不過FOX 40前叉的安裝規格為111mm*20mm,為什麼是111呢?!大家仔細來看一下前叉軸桿,會發現其並非通體20mm直徑,在軸桿的一端有2mm的直徑增加,這是用作鎖緊花轂的,而非碟剎側的叉腳無需向內壓縮,直接鎖緊螺絲固定軸桿即可。這能夠讓底筒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讓前叉的順暢度達到最高。
轉載自 Chinabike.net
分享此文:
分享到 WhatsApp(在新視窗中開啟)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分享到 LinkedIn(在新視窗中開啟)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喜歡 正在載入...